im电竞官方网站入口

你的位置:im电竞官方网站入口 > 新闻动态 > 红色苏区写好绿色发展文章
红色苏区写好绿色发展文章
发布日期:2023-09-16 13:10    点击次数:73

红色苏区写好绿色发展文章

梅蓄项目是梅州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基建工程,一期4台机组年发电量可达15.7亿千瓦时。  (吴腾江 摄)

8月末的午后,漫步在梅州市蕉岭县龙安村的村道上,放眼望去,黄绿相间的稻穗点缀在白墙黛瓦的房屋中间,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龙安村或许大家还不熟悉,但说到丝苗米,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龙安村就位于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地带,家家户户都种植丝苗米。随着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龙安村丝苗米产业迎来了新机遇,即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乡村产业社区。

“狠抓‘产业社区’,确保今年底前各县(市、区)创建‘产业社区’不少于1个。”梅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对《南方》杂志记者表示,乡村产业社区是梅州市探索产业与乡村共兴的新路径,也是红色苏区写好绿色发展文章的重要实践。

在传承中赓续红色基因

头饮梅江水,背靠虎形山,梅州是开国元帅叶剑英的故乡,也是全国闻名的红色苏区。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梅州留下战斗的足迹。作为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全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州市红色革命资源极为丰富。

立足实际,做足“红”的文章,就要用好红色资源,将其作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等的重要素材,将其蕴含的精神价值展现出来,将其承载的红色基因传承好。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坐落于梅县区的叶剑英纪念园,经常会有来自梅州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在校学生前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还有来自省内外各地的游客选择来到梅州各大红色场馆参观学习,在聆听革命先驱与敌人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史中缅怀革命先烈,体验梅州人文山水中的红色之美。

打造红色之美,正是梅州市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表现。近年来,梅州市强力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工作,系统挖掘整理历史人文资源,将革命遗址修缮保护与红色旅游发展紧密融合。通过将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老区发展结合起来,推动发展“红色+绿色”“红色+客家”“红色+体育”等多元主题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擦亮梅州红色文化名片。

红色,是梅州最鲜亮的底色,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回望历史,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苏区精神,经过岁月的洗礼,凝聚出生生不息的力量。

开年以来,在一片片开工、开跑、开干的实干氛围中,“高质量发展”成为热门关键词。“融湾入海”正当时的梅州,正积极从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通过将红色资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构建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在绿美中激活发展动能

“满目青葱织绿锦”,从叶剑英纪念园出发,车辆行驶在梅州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上,“绿美梅州”的美丽画卷扑面而来。

傍晚时分,落日的余晖透过树林,将一缕缕金黄铺洒在路上。岭南的秋就藏在这些绿色深处,有些许羞涩,又有些许浪漫。登山散步的人们,不时拿起手机拍拍日落,记录下这时光的美好。

这里是位于蕉岭县长潭镇的若夫公园。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记者很难将这里与过去的采石场联系在一起。作为原来的废弃石场,长潭镇通过山体修复和两期工程建设,逐步将其打造成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登山公园,不断丰富着绿美生态产品的供给。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之一,若夫公园让人民群众走进了森林,感受到了“绿美广东”的魅力。

梅州城区天蓝水清。(吴腾江 摄)

绿色,不仅是生活环境里的色彩,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绿色,还是梅州振兴发展的底色。作为生态发展区,梅州提出狠抓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化,梅州提出“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并进,im电竞官方网站入口抓项目、建平台、优环境并推”。在不久前召开的梅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上,作出了这样的部署。蹲点采访期间,《南方》杂志记者在蕉岭广福园区看到了绿色建材特色产业园为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广梅产业园科创馆看到了绿色生态的科技新城,在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了铜箔等绿色现代产业……红色梅州正在绿美生态建设中不断激发出发展新动能。

要奋力在实体经济发展、奋力在绿美梅州生态建设等方面展现新作为,变“绿水青山”为“幸福靠山”。通过积极推动先进材料等支柱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梅州市正努力把风景变成发展前景,努力让“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努力以高质量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实干中共谋幸福生活

“‘产业村长’主要是做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龙安村的“产业村长”、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崇文如数家珍:“科学谋划乡村产业,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强化产品产销对接……”

在梅州采访期间,无论是在建设工地,还是在工厂企业,抑或是在乡间田野,《南方》杂志记者处处能感受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近年来,梅州市抓住国家和省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梅州苏区融湾发展等重大机遇,围绕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中心工作聚焦发力,致力于把县镇村发展短板转换为潜力板,致力于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苏区的振兴发展,人民的共同富裕,梅州的融湾先行,最终的目标都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在红色苏区写好绿色发展文章,使命不可谓不光荣,任务不可谓不艰巨。梅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号召全市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只有在实干中,难题才能破解,方法才能见效,机遇才能把握。

在实干中共享发展成果。梅州市主动融入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加快推动烟草、电力、建材、机电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工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先进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若干个百亿级产业,全力推动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以主动服务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真正让企业少跑腿少费心。梅州对标湾区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形成了一批工作亮点,创新建立“免费梅州”、营商环境通报制、“无干扰生产期”执法检查制度、率先在全省举办“直播带岗”招聘活动、深化执行案件“三项机制”改革等得到省营商环境考评组的好评。《南方》杂志记者了解到,在广梅、蕉岭广福等产业园区,入驻企业都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成为彼此间的 “双向奔赴”。

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撂荒地复种木耳。(吴腾江 摄)

在实干中共谋幸福生活。《南方》杂志记者了解到,梅州市把“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作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抓手,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落实。突出抓好“四上企业”培育,有序推动多行业企业梯次成长,促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聚焦“生态”“经济”“生活”三个关键,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通过深入基层蹲点调研,以实干担当精准实施好“百千万工程”,为幸福生活增光添彩。

在龙安村,通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搭乘传统农业机械化、数字化转型的春风,实现增产、提效、增收,进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若夫公园,越来越多的市民下班后可以享受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美好;在梅州珠江啤酒有限公司,越来越多的员工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实干担当促进发展。《南方》杂志记者获悉,2023年1—7月,梅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4.65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在全省排名第4位、在山区五市中排名第1位。其中,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29.3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为78.5%,同比增长3.4%;烟草、电力、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绿色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8.77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4.3%,同比增长7.3%。

面向未来,只要在融湾发展中再闯新路,在苦干实干中再创新业,在攻坚克难中再开新局,奋力写好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梅州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苏区百姓的生活一定更加幸福。

【责编】林若川

【频道编辑】李晓霞 李卓华

【文字校对】杨明珠

【值班主编】刘龙飞 赵媚夏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3年第18期

im电竞官方网站入口